“我的使命就是把西安鼓樂一代一代傳下去……”近日,西安鼓樂東倉鼓樂社傳承人趙筱民在陜西延安參加“‘黃河記憶’——2023年黃河非遺大展”時這樣說。作為2023年黃河非遺大展的組成部分,第十六屆西安鼓樂藝術節暨西安鼓樂絲路星城巡演(延安站)在陜西延安大劇院精彩上演,精彩詮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被譽為“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的西安鼓樂的魅力。
陜西地處黃河流域,燦爛的黃河文化滋養著陜西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呈現絢爛多姿的面貌,而非遺也將黃河文化代代相傳,鑄就黃河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近年來,陜西省積極推動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出臺了《陜西省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成功舉辦中國非遺保護年會,陜西特色非遺精彩亮相中國—中亞峰會,成功創建陜北文化、羌族文化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陜西黃河非遺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光彩絢麗。
構建人才平臺,傳承培訓有著力
頭戴戰盔、身披戰甲、手持長槍、陣前呼喊……近日,在陜西潼關縣城關北區幼兒園內,一群小朋友在傳承人老師的教導下一板一眼地學習陜西省級非遺項目“黃河古戰船”表演。黃河古戰船,是潼關古老的民俗表演節目,距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被譽為“中華一絕”。
“潼關縣在全縣范圍內廣泛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搭建起技藝傳承、傳統文化潤心的互動平臺。”潼關縣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以“黃河古戰船”這一非遺項目為例,不僅進校園進行展示展演,還轉化為深受孩子們喜歡的特色課程。
11月12日至11月17日,陜西省非遺專干茯茶專題培訓班暨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工作隊伍培訓班舉辦,來自全省各市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藝術中心)、非遺保護中心的70余名專職干部參加了培訓學習。
“傳承是一份敬重、一份崇仰,是非遺保護永恒的主題。要樹立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品牌意識、市場意識,只有將非遺自身的優點充分弘揚,才能傳承、創造出新的傳奇。”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二級調研員張智林說。
陜西省文化館黨總支副書記、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杜俊杰表示,舉辦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工作隊伍培訓班,就是要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弘揚黃河文化,更好地促進非遺的活態化傳承、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陜西非遺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搭建交流平臺,展示發展有支撐
“延安將以2023年黃河非遺大展的舉辦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沿黃各省區和兄弟地市文化交流合作,攜手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合力講好黃河故事,共同唱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在“黃河記憶”——2023年黃河非遺大展上,延安市委副書記、市長嚴漢平這樣說。
黃河非遺大展舉辦期間,沿黃8省(區)、陜西12個地市以及延安13區縣的百余項非遺齊聚延安金延安景區,青海的青稞酒傳統釀造技藝、四川成都的銀花絲制作技藝、河南的汝窯燒制技藝……展現著黃河非遺的多彩魅力。同時,在系列活動之一的“黃河非遺對話”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專家就黃河流域非遺保護傳承方式和陜西非遺活化等議題建言獻策。
在陜西,為黃河非遺搭建的學習、交流的平臺并不少。就在非遺大展稍早前,“‘大地歡歌 非遺同行’西安市、咸陽市、渭南市三地聯盟非遺展示展演活動”在西安、渭南和咸陽分別舉辦。被譽為黃土高坡上“最早的搖滾”黃河老腔,以及眉戶曲子、合陽提線木偶等非遺項目,聯袂展示了3個城市的地域特色,讓群眾共享保護成果。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鄭曉燕表示,陜西非遺保護利用成效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中,為萬億級文旅產業建設,講好陜西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陜西將進一步搭建起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提供更多的交流互鑒機會,在思想碰撞和交流共享中為黃河流域非遺融合創新發展帶來更多賦能、增添更大力量,全面擴大黃河非遺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889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