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山東省大力發展鄉村文化,弘揚文明鄉風,改善村容村貌,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激發農民脫貧增收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活力。
一是讓文明鄉風樹起來。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著力打通服務基層群眾“最后一公里”,全省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76個、實踐所1749個、實踐站4.7萬余個。大力倡樹文明新風,開展移風易俗,2019年舉辦紅白理事會骨干培訓、“新農村新生活新農民”培訓1.5萬余場、200余萬人次。結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儒學講堂進鄉村,舉辦國學講堂、道德實踐、禮樂教化、經典誦讀等活動,全省建成鄉村儒學講堂2.2萬個,開展活動11萬余場次。
二是讓村容村貌美起來。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與發展鄉村旅游有機結合,充分挖掘鄉村特色資源,助推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了一批鄉村旅游精品景區和精品線路,涌現出蘭陵縣壓油溝景區等一批高端鄉村旅游點,泗水王家莊村等一批畫家村、影視村、藝術村,推出鄉村田園生態休閑之旅、最美鄉村賞花采摘之旅等精品線路。
三是讓廣大農民樂起來。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為農民朋友多送“文化大餐”。持續開展“一村一年一場戲”免費送戲,2019年演出9萬余場,行政村覆蓋率97.8%,并逐步實現由部門下“菜單”到群眾定“菜譜”的轉變,成為深受農民歡迎的“大舞臺”。積極創作推出適合農民“口味”的文藝作品,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漁鼓小戲《老邪上任》,從不同角度展示了全省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連續開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2018—2019惠民季,全省開展各類活動5.3萬余場次,惠及群眾1696萬人次。
四是讓鄉村文化活起來。將具有重要價值的鄉村文化遺產納入文物保護范圍,加大對鄉村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古民居的保護力度,2018年以來僅省級以上就投入資金1.18億元,實施保護項目165個。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工程,推動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保護、活化利用。淄博市周村區李家疃村保存了較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落,對古街巷、古民居進行保護和修繕,并搜集整理鄉土文化建設了鄉村記憶博物館。
五是讓廣大農民富起來。大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工程,積極發展傳統工藝、文化創意產業,讓“指尖技藝”成為“指尖經濟”,培育了一批木雕、木版年畫、剪紙、刺繡等專業鄉、專業村。全省建成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3個、省級示范基地68個,帶動23萬人就業。平度市新河鎮成為江北最大的草編工藝品加工出口基地,從業人員2萬多人,幫助當地一半以上貧困戶脫貧致富。莒南縣板泉鎮高榆村80%的農戶從事木梳加工,產量占全國的70%,成為全國最大木梳生產基地。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889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