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份開始,黃山風景區西海、松谷自動監測站投入運營,標志著國內首個生態功能自動監測云平臺正式啟用。該平臺實現環境質量、生態效應、多指標關聯度的實時監測與分析,為景區生態環境承載力預警提供了科學依據。
黃山是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岳型景區,旅游發展對生態環境資源具有強烈的依附性。高海拔地區植物生存的生態條件原本脆弱,加上大量游客紛至沓來,致使黃山風景區一度出現土壤板結、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巖石沙化等“生態疲勞”現象。 1987年,受“海洋休漁期”和“封山育林”的啟發,黃山風景區在國內最先探索景點封閉輪休,對超負荷運轉的景點實行3年至5年的封閉輪休,通過人工輔助自然恢復的方式修復生態環境。此后,該景區啟動古樹名木調查和高海拔生態脆弱景區植被保護和恢復系列技術研究工作,建立了高海拔地帶多種代表性植物回歸模型,為景點封閉輪休提供決策依據。 1989年4月,省人大常委會通過《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封閉輪休制度首次以法規形式予以明確;2010年,省質監局發布黃山風景區景點封閉輪休規范的基本要求、封閉期管理和開放期管理三項省級地方標準,向全省旅游景區推廣。
近30年來,黃山風景區相繼對始信峰、蓮花峰、天都峰、獅子峰、丹霞峰等近10處景點實行多輪封閉輪休,促進了自然生態恢復,探索出一條山岳型景區生態資源保護新路,景區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區域環境噪聲質量始終達到或優于國家一級或一類標準。據省林業廳最新確認的黃山風景區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成果,黃山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70年代的56%提升到98.29%,林木綠化率達到98.53%。
記者日前登上天都峰看到,游道兩側的地被植物長勢喜人,部分游人踐踏裸露區域已被植物密集覆蓋。景區園林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天都峰去年3月底結束為期5年的封閉輪休,重新對游人開放。輪休期跟蹤監測結果表明,天都峰的主要樹種新梢年均生長量增幅達20%以上,游道兩側和觀景臺周圍的植物種類增加5%左右,植被覆蓋度增加80%以上;林下腐殖質厚度由無到有,平均增加2.5厘米以上,土壤微生物種類、數量和活性都得到明顯改善或增長。
黃山風景區負責人介紹,該景區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將于明年底初步建成,實現生態環境監測全覆蓋。屆時,景區氣象、水文、大氣、土壤、植被、動物等40多項生態系統指標的實時動態,將一目了然。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2176649、2889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