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次來到福建,卻一直沒有到訪土樓。這讓我想起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2008年,土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華麗變身為福建旅游的名片和世界級品牌,迎來了數倍增長的游客,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的矛盾也隨之而來。永定縣作為福建土樓的核心分布區,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日前,記者參加“美麗中國,文化永定”采訪,第一次走進永定,深入土樓,去探析世界遺產保護與開發的“永定之路”。
保護,在核心區做減法
在永定的幾日,天公頗給面子,讓我們領略了艷陽高照、細雨蒙蒙、瓢潑大雨三種不同情境下的土樓之美。站在山上俯瞰南溪土樓溝,其間100多座圓形、方形等形態各異的土樓,似帶狀蜿蜒鋪就,起伏連綿,可謂壯觀之美。走進被譽為“土樓王”的承啟樓內部,只見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中圈,歷經滄桑三百年,可謂瑰麗之美。
民俗民居類旅游資源如何開發,業界一致的觀點是遺產與人文生活應該同步傳承,而非把生活居所遺址化保護起來,把生活在此的居民異地安置。我們走進土樓,除了欣賞建筑,更樂于體驗客家人的生活。記者看到,在遺產核心保護區的幾座代表性土樓里,只居住著一部分村民,并且限制游客上樓參觀。
永定縣委書記劉先裘向記者介紹說,該縣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在立足保護前提下推進開發,在有序開發中強化保護。核心區的保護就是做減法,通過新村建設進行土樓產權置換,有計劃地搬遷部分村民,以減輕景區壓力,引導土樓內的商業經營活動向核心區之外的土樓風情街轉移,景區內僅保留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此外,永定的土樓保護不是靜態地封存起來,而是融保護和研究于一體。研究機構在全國首次利用激光三維測繪技術為承啟樓建立三維數字模型,在全國首次將考古學方法引入土樓的研究。
“樓外”更多體驗,發展全域旅游
在保護的前提下,土樓引得游客紛至沓來,從申遺前2007年的97萬人次增長到2013年的433.2萬人次。但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永定旅游仍處在過境游、依靠門票經濟的階段,真正的過夜游游客不足5%,旅游收入集中在行、游、食,而住、購、娛等要素成為發展的短板。其主要原因包括旅游產品不豐富、景點單一、規模不大等,無法滿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除了參觀幾座土樓,還能給游客提供什么?劉先裘說,從申遺成功后,永定在不斷思考這個問題,最終探索出“景區游、城內留”的一體化戰略,發展全域旅游,即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實現“從過境游向過夜游、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部門抓旅游向社會辦旅游、土樓旅游向全域旅游發展”的轉變。
永定縣旅游局局長林如居詳細地介紹說,新建的4條環土樓景區旅游公路,把核心區的三大土樓景點連接成了“文化傳承·原鄉尋蹤”一個大景區,核心土樓仍以觀光為主。在核心景區周邊和縣城則以度假休閑為主。記者看到天子溫泉度假區、客家古鎮、福建土樓客家民俗文化村、土樓博物館、客家博覽園、影視城等旅游項目已建成或在建。它們將助推永定加快發展溫泉度假、健康養生、山地戶外、商務會展、汽車露營、科普教育、修學旅行等旅游新業態,把游客留在永定體驗“覽勝景、沐文化、品美食、泡溫泉、逛古鎮”系列差異化旅游產品。
以客家文化釋放土樓魅力
在永定游土樓,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被客家文化所吸引。土樓,是客家人的家,更是客家文化的體現。我們走進位于洪坑的慶成樓內,客家家訓館和家庭美德館剛剛對外迎客,以族譜、圖片、書法等形式展陳了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訓和家規。
永定是“客家故里”,屬純客家縣,是客家人重要的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在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永定籍的僑胞達100多萬,在臺灣的永定籍臺胞超過55萬,是愛國僑領胡文虎和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的祖籍地。土樓所承載的客家文化吸引了大批海外同胞回到永定尋根謁祖、旅游休閑。
永定堅持“文化舞動土樓”戰略,把客家土樓文化元素上升到藝術的高度,創作了大型交響樂《土樓回響》、大型原生態客家風情歌舞集《土樓神韻》和福建首部大型原創歌劇《土樓》等客家土樓“三部曲”,在國內外巡演近200場。同時,挖掘高陂迎春牛、坎市打新婚、撫市走古事、陳東四月八、湖坑作大福、培豐全福興龍舞獅表演等客家民俗活動,推出客家人文體驗游活動,進一步拓展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
永定正從表層文化挖掘向文旅深度融合轉變,改變過去單純進行靜態展示的做法,推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劉先裘介紹說,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以客家土樓為依托、以客家文化為特色的福建土樓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重點發展文化旅游、休閑娛樂、影視拍攝、演藝動漫、工藝創意等文旅深度融合業態。
捧出金飯碗的“富民樓”
保護土樓,發展旅游,當地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去年全縣實現旅游總收入31.8億元,旅游帶動城鄉居民分別人均增收700元和600元,特別是景區群眾人均增收達3500元以上。據永定縣副縣長黃華鳳介紹,土樓的門票收入按比例分給景區內的村民。比如湖坑鎮一年門票返還村民200多萬元,高頭景區返還300多萬元,相對一個村來說,就是每年增加收入七八十萬元,并且每個人都能分得到。
現在的土樓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樓”。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土樓王”承啟樓所在的高北村,有近200名講解員,90%是當地村民。過去,土樓景區內的青年多外出打工,現在旅游發展起來,很多人回到家鄉從事旅游配套服務,一年收入十幾萬元。洪坑村常住人口由以前的2350人增加至去年底的近3000人,甚至出現了外嫁女兒帶女婿回娘家就業的現象,全村人吃上了“耕土樓、賣旅游”的“金飯碗”。
目前,全縣直接從事旅游業的人數達2.6萬人,間接參與旅游產業的人數達10余萬人,特別是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就業人數超1萬人,比2012年全國5A級景區平均2088人多4倍以上。林如居告訴記者,去年底開張的土樓風情街集餐飲、住宿、購物于一體,絕大部分業主都是從土樓搬出來的村民,既保護了土樓,又實現了村民創業致富夢。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2176649、2889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