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濟南市政府正式出臺《建設國際旅游名城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并進行全面部署,“宜游”被確定為城市三大定位之一。這標志著,旅游業全面進入濟南城市發展戰略,以旅游業引領城市轉型,“泉水叮咚”有望唱響世界舞臺。
濟南是全國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一直以來,“泉城”也是國際知名的旅游品牌。據了解,在2012年8月舉辦的規劃接洽會上,濟南就曾提出相關創建目標。
濟南市市長楊魯豫當時指出,濟南已可稱作國際旅游城市,但晉升名城,尚需發揮本土優勢和泉水特色加快完善旅游產品、產業體系和服務功能,提升濟南旅游的影響力和國際化程度。
去年以來,隨著一系列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步伐的加快,濟南旅游發展實現大提速:2013年濟南全年接待游客5127萬人次,529億元的旅游業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已達到10.1%,遠超國際旅游名城7%的要求;旅游要素體系不斷完善:“天下第一泉”國家5A級景區成功掛牌,“濟南人民自己的節日”首屆泉水節順利舉辦,“泉城濟南”品牌形象繼續提升,“一核一帶四區”城市旅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濟南市旅游局局長王鐵志表示,濟南建設國際旅游名城已具備堅實支撐。
去年,以承辦十藝節為契機,省會文化藝術中心等眾多公共服務設施成為泉城深厚文化底蘊的新代言。“后十藝”時代,如何讓因泉而美、以泉聞名的濟南持續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王鐵志認為,濟南已經到了對城市整體設計進行升級完善的階段——提升旅游外向度,讓旅游業成為濟南三產服務帶動型產業,在拉動消費、提升經濟增量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在此背景下,《意見》最終確定了將旅游業建成濟南增量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構建大濟南旅游區、建設國際旅游名城的發展目標:到2017年,全市游客接待量達到9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達到950億元。充分發揮核心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將濟南建設成為山水圣人旅游線龍頭城市、省會城市群旅游經濟圈核心城市、京滬高鐵旅游黃金線上重要節點城市,成為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國際旅游名城。
在當天召開的加快旅游業發展工作會議上,楊魯豫特別強調了建設國際旅游名城需要解決的“建什么”、“誰來建”、“如何建”的問題。省旅游局局長于沖也在會上指出,打響“泉城濟南”特色旅游品牌,構建既高端又接地氣的泉文化旅游產品體系,提高可進入性、提升服務水平、推進旅游改革可以成為濟南創建國際旅游名城的發力點。
上述目標的實現和問題的解決,最終將落實到作為《意見》主體內容的“旅游產業促進十大工程”的實施上。王鐵志指出,以強化頂層設計、強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促進旅游業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等為重點方向,《意見》對提出的目標和措施進行了細化、分解,以確保各項任務按期按質完成。
這“十大工程”包括:招引旅游大項目,到2017年每個縣(市、區)策劃5個左右旅游類大項目,新引進、落地投資至少一個超10億元的旅游大項目;綜合提升旅游資源,到2017年全市5A景區增加到2個,4A景區增加到15個;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強化旅游交通建設,形成與國際接軌的旅游服務體系,全市到2017年初步實現城市近郊景區公交化;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以“泉水”為核心打造旅游節事品牌,推進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建設;推進區域協作,重點推進省會城市經濟圈旅游聯盟、京滬高鐵沿線城市旅游聯盟、大泰山區域旅游合作、國際友好城市聯盟間的協作,構建國際化區域合作營銷機制;提質鄉村旅游,到2017年全市鄉村旅游總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達到15%左右,旅游強鎮達到30個、旅游特色村達到100個;建設“智慧旅游”城市,爭取成為國家“智慧旅游”試點城市;提升游客滿意度,推行涉旅行業服務規范;培育旅游市場主體,支持企業以連鎖、網絡、品牌化發展做大做強;建設旅游人才隊伍。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公司電話:0595-22176648、22176649、28892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