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車就奔波四五個小時,下車看景點不過半個多小時,如此“旅長游短”的旅游模式,一直是新疆旅游業難以突破的發展瓶頸。8月21日,參加“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題調研活動的院士、專家在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喀拉峻和庫爾德寧考察時,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紛紛建言通過建立景區間驛站等方式破解新疆“旅長游短”困局。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道本在參觀了喀拉峻高山草甸和庫爾德寧的森林公園后,特別提出,新疆的旅游發展,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參考,必須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新疆地域廣闊,旅游線路較長。而如此長途的旅游,如果只注重發展大景點的旅游設施,以長途包車方式開發旅游,必然會讓游客在長途跋涉中過于疲憊,真正到了景點,反而沒有了精力去欣賞美景,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游客到新疆旅游的興趣。
同行的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副教授石金蓮表示,如果要改變這種“旅長游短”的局面,就要對現有的旅游布局進行一定的調整,在沿途的一些小景點或景色宜人的地方,布局相應的驛站或養料補給站,縮短游客的長途跋涉,將大景點進行分解,在并不減少旅途長度的情況下,可大大緩解游客的疲勞度。
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和絢麗多姿的文化風情是新疆具有競爭力的優勢旅游資源,但景點間的距離很長,常常少則一兩百公里,多則七八百公里,游客花在路途中的時間過多,是很多內地游客放棄來新疆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調研中,不少院士、專家都認為,新疆必須要盡快解決這一問題,才能使旅游資源得以持久開發。
“增加景區間的旅游驛站,其實是歐洲一些地方在長途旅游中推廣的比較成熟的方式,這既有利于游客較好地安排旅游時間,又會為景區間的小鎮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如果新疆設立合理的景區間驛站,就要注意這些驛站的基礎配套要跟上,不能過于簡單落后,使游客對新疆的印象大打折扣。”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鐘林生表示。
在此次“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題活動中,生態旅游調研組希望通過調研中國2013年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唯一項目“新疆天山”的部分提名地以及世界最大的干旱區植物園新疆那拉提植物園兩個自治區生態旅游龍頭項目,向國家提出申遺配套措施和加快建設干旱區植物園方案,為國家早日立項提供支撐,全面推動新疆旅游產業的發展。
自2006年以來,“天山南北院士行”主題科技活動先后組織500多名院士、1000位專家到新疆開展決策咨詢工作,累計項目研究19項,提交咨詢建議報告18項、咨詢建議90條,為國家和自治區研究制定新疆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今年的活動的主題是:堅持兩個可持續、助推新疆跨越式發展。具體分為“阿克蘇河流域水資源情況”,“礦產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和“草地畜牧業與牧民定居”四個專題。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