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旅游部門在旅游發展方面,通過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形成當地旅游新看點,受到游客和業界的一致好評。
文化與旅游景區聯合的結晶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從2005年開始,水洞溝旅游區嚴格按照國家文物保護規劃和自治區旅游發展規劃的要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景區周圍農戶進行了搬遷、禁牧,并依法對景區的文物進行了系統性、規范性的保護管理。在隨后景區經營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又堅持將遺產保護工作貫穿始終,確保了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也將這顆文化遺產的明珠呈現到世人面前。2009年,水洞溝景區先后被評為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還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100處重大遺址之一。水洞溝景區的發展,對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2008年以來,該景區旅游接待人數每年翻一番。
自治區旅游局局長李春陽認為,水洞溝景區的實踐,是文化旅游結合的一個成果。主要體現在,一是促進了史前文明的科學研究。為深層次挖掘水洞溝的文化內涵,成立了水洞溝遺址研究院、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寧夏工作站,對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世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進行深入探索。二是增加游客觀看的亮點,激發了游客保護遺產的意識。為對廣大游客進行科普教育和宣傳,景區投資建成了水洞溝遺址博物院,在傳統博物館參觀性功能的基礎上,融入了藝術性、文學性和高科技的創新元素,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畫、實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結合世界最先進的聲、光、電、可調式地震平臺等技術的運用,真實再現3萬年前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場景,寓教于樂,使游客很容易對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水洞溝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及水洞溝人的去向等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三是對軍事性遺跡研究起到借鑒作用。水洞溝遺存著我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御體系,是我國僅有的集長城、城堡與險峻的大峽谷以及沿峽谷絕壁而鑿的藏兵洞共同組成的立體軍事防御體系,也是明代邊塞重要的軍事防御重地。遍布整個峽谷絕壁的藏兵洞,場面宏大,設計絕妙,洞內坑道、機關、暗器、瞭望臺、兵器庫、水井、將軍休息室、議事廳、廚房等設施一應俱全。水洞溝旅游區通過創新性復原,使游客對戰爭的殘酷和明代守軍的聰明才智
進行零距離體驗和了解,極大滿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對軍事性遺跡研究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打造賀蘭山巖畫文化旅游品牌
賀蘭山巖畫旅游區,是歷史上活動于賀蘭山地區的獵牧民族鑿刻在巖石上的一種巖刻藝術,它記錄了遠古時期賀蘭山的自然生態和北方獵牧民族的生產方式及其社會經濟形態,是寧夏古老而豐厚的文明淵源,是原始社會的百科全書。作為一種史前時期延續而來的造型藝術載體,有著巨大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是極具特色的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
從2005年起,自治區旅游部門緊緊圍繞“逐步樹立全國文物保護典型、文化旅游典范”的目標,指導賀蘭山巖畫景區科學規劃、有序建設,有效擴大了賀蘭山巖畫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2006年,賀蘭山巖畫被建設部公布為首批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2008年11月26日,世界第一座大型的綜合性巖畫專題博物館——銀川世界巖畫館在賀蘭山賀蘭口正式開館。
除以藝術館等形式增加巖畫文化與當代藝術的融合外,賀蘭山巖畫景區還根據專家建議,將景區分劃為山體巖畫展示區、聚落文化遺址展示區、世界巖畫館知識普及服務區、民俗休閑服務區等,將遺產保護融入景區規劃中。同時,景區還聯合社會團體
和文化組織,通過舉辦巖畫藝術節,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等形式,打造賀蘭山巖畫文化旅游品牌,推動巖畫文化創意產業和巖畫藝術品的開發,為旅游業轉變增長方式進行積極的實踐。
開發文化旅游資源拓寬農民增收之路
隨著國家第二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推進,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把六盤山區列入了全國重點實施的“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攻堅工程,使六盤山旅游區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旅游扶貧試驗區”,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
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按照
自治區旅游發展目標,以旅游開發促扶貧開發戰略為依托,通過加快建設六盤山紅色旅游、生態文化旅游和文化休閑度假旅游基地以及古長城旅游區,通過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提升扶貧層次成效顯著,農民收入逐步增加,貧困人口逐步減少。
憑借回鄉文化和紅色旅游資源,六盤山旅游區大膽創新文化資源和旅游節慶活動相結合的方式,達到“以節促旅”、以節促收的目的。據了解,為豐富六盤山旅游節慶活動,六盤山旅游扶貧部門聯合社會組織和文化團體,先后成功舉辦了七屆“六盤山山花旅游節”、五屆“清涼六盤消夏之旅”主題活動,指導相關縣(區)在六盤山山花旅游節期間舉辦各具特色的旅游節事活動,提高了六盤山精品旅游線路的知名度。
堅持文化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旅游資源開發和相關服務功能配套建設,是六盤山旅游發展的一個有力措施。當地旅游部門通過向國家和自治區爭取項目支持,重點開發建設了六盤山、須彌山、火石寨、老龍潭四大旅游景區。今年,六盤山旅游接待人已經突破160萬人次。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核心所在地涇源縣2011年全縣實現旅游總收入1.6億元,占全縣GDP的20%。涇源縣涇河源鎮冶家村以“農家樂”為龍頭,建立支部+協會+農戶的農家樂運營模式,提升旅游服務接待水平,擴大農民增收新渠道。據介紹,今年該村80戶農家樂,經營收入拔得頭籌一戶攬金40多萬元,比2010年最高收入20萬增長一倍。
了解更多旅游信息,請登陸:泉州西湖假期旅行社 |